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时,何人伴君诗与酒?
马修 台湾知名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策展人、台湾创艺传媒董事长、DFUN设计风尚志发行人、ICON台湾顶尖设计师联盟召集人、MAISON&OBJET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台湾代表。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系讲师(设计策略与企划),多次担任台湾“文建会”活动总策划。
本版主持:李文舒
文博会年年都有,每次都各有新鲜,各有热闹。打开文博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文博会到底该怎么看?看些什么呢?台湾文创“大咖”带您逛。
阔别一年,“孔子”又来了。在过去的几天里,外场200余个身着长袍,束发的Q版孔子公仔显然是文博会的“大红人”,与他们合照仿佛是“来过文博会”的有力佐证。文博会期间,晶报邀请到了两次参加文博会的台湾知名文创策展人、2015年文博会Hello Kongzi 3.0文化馆共同策展人、博林文创Hello Kongzi项目顾问马修。他用文创人的视角,带我们一同逛文博会,讲述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台湾馆 主题馆是区域精神的提炼
“我们先逛台湾馆吧。”说罢,马修便走向位于会展中心西南侧的台湾所在场馆——时尚文化馆。“挑染”的白发、简单而合身的黑T、随意的黑色双肩背包……马修还是老样子,简单、低调但极富时尚气息依旧。
紫色的幕布,粉色古朴典雅的蝴蝶兰,耸立的台北101地标,从远处望去,吊在顶棚的台湾馆指引海报格外显眼。“其实,我去年都没有逛文博会。”马修感概地说,2015年他以策展人的身份参展,有很多琐事需要忙前忙后,根本没有机会一睹台湾馆的风采,今年得以细细品味实属难得。
台湾自2009年起参加文博会,每一届都有新主题,去年是“感知台湾”,今年则是“台湾潮”。“台湾潮”为主题的馆中馆并不大,但不仅展示了台湾近年来的数字互动作品,还收罗了“琉璃工房”“法蓝瓷”“天晴设计”及“品家家品”多款跨界力作,代表了台湾当代文创发展新潮流。马修认为,主题馆特别重要,它不是产品的堆积,特色的叠加,而是城市或区域精神的提炼。在他眼中,主题馆的“主题”有两层意义,一是集中展示城市文化或文创的特色,二是从一定程度上凸显当地文创发展趋势。“这样,展会的权威性才会被建立起来。”马修强调说。
在“台湾潮”,最引人注目的是“乾隆的春晓庆典”互动装置。记者了解到,台湾博物馆近年都致力以典藏文物为创作元素,发展数字互动作品与文创影片。这一次,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展展出的大型互动装置也被带到了文博会现场。“透过技术展示文化才是目的。”马修称,文化推广是有阶段性的,在推广的过程中要针对现代人的需求,将静态与动态结合,使用多层次的表现手法,使参观者对所展示内容逐渐产生兴趣,并带动其进一步关注。
香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进入生活才是文创的目的
“香港馆掌握了现代都市建筑群的概念,展现了都市的性格。”从台湾馆往西走,便来到了香港馆,驻足之余,马修告诉记者,香港馆的展场设计符合其都市的调性。“假如是我做,我会用珍珠板,让建筑立体起来。”他话锋一转,指着展馆入口处的维多利亚港地标建筑群说道。此外,马修还认为,香港馆把“人才纳入这里”也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文创的能量”。
在2号馆,除了香港馆,深圳本土的活字创意展位也给马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字在中国 致敬中国”现场,墨宝与活字模块搭配的展区,极富设计感,一旁的互动区域与展品,一动一静相得益彰。“透过活动,与民众进行沟通,这就是体验。”马修认为,体验比较容易内化,使得参观者不会有走马观花之感。因此,作为一名策展人,他格外重视“与大众招手”的方式。据马修介绍,去年参展文博会时,他就在“Hello Kongzi 3.0”文化馆设置了很多互动细节。
在所有展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也是马修执意要看的,他认为这里最集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以及多元。但是,面对着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品,马修开始了新的思考。
“文创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文创进入生活,被庶民使用、喜欢,才是文创的目的。”在马修看来,今后传统工艺及展示方式,如果能够与现代美学接轨,并葆有现代趣味,这样将会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促动现代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做到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审美观点审视展场设计、品牌定位,展场沟通,展会其实也是一场很重要的美感教育。”马修说。
文化产业 综合馆做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创
“深圳的文博会规模比台湾大很多。”走进本届文博会最大场馆——1号文化产业综合馆,马修惊讶于各省份全部参展的气势宏大之势,喜于借此得以洞见各地之发展特色。
“中国市场够大,展商很多,从供应需求的角度考虑,也意味着需求量很大。”因此,马修认为“如何抓住需求”是当前值得热议的关键。在他看来,在宏大的基础上,为产品注入现代趣味,将设计赋予更多的“温度”与“细节”,使之与现代都市人的需求相吻合,从而将深化一座城市的文化辨识度,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文创的部分,马修特别推崇“台湾匠艺精神”,尤其是其所反映的质朴温度、设计的细节。他期望深圳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深化城市的文化性格,充分展现深圳的现代创意。除了产品的设计,马修表示,作为品牌沟通重要一环的展场辨识度也分外重要。为此,他提议,深圳可以尝试策展人策展的方式,从论述、定位开始,深入掌握特殊文化的特殊主题,再发展合适的展场沟通方式。
在马修看来,深圳开放、现代、年轻、多元、国际化,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走在大陆前列,同时“市场嗅觉”和“设计美学”也不逊于台湾。为此,他希望台湾与深圳能够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