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时,何人伴君诗与酒?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其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空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及公众预告2017年的主要展览项目,其中包括北京主画廊空间的展览项目,以及2017年在深圳新近开设的珠三角分空间展览计划,并发布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6年鉴》。当日,“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大型个展、“伪证与创生:宋朋个展”及“蜂巢·生成第二十四回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也同时拉开帷幕。

  自2012年从非营利机构转型为商业画廊后至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东方艺术的美学线索作为学术方向,并从艺术史的脉络梳理、当代艺术的生发现场、以及艺术家创作的美学趣味等角度切入,试图预判当代艺术的思潮流变,结合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动向,以期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1)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2)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展览现场

  在新展“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中,艺术家携其最新近作,以“潇湘八景”作为创作主题,勾连传统美学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脉络,呈现传统视觉典范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并探讨由此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路径以及拓展将来创作的可能性。

  而另一位青年艺术家宋朋的个展“伪证与创生”则展现了艺术家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颇具历史与政治意味的二手图像信息进行废黜与重构。宋朋在破碎的信息中挖掘一种可读性,竭力靠近追问他所感知的要害,但并不为之命名,因为对于过去我们无法重演,对于未来也不能预设,能做的是在黑暗中摸索,寻找个体价值的光亮。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3)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4)

  “伪证与创生:宋朋个展”展览现场

  近年来,蜂巢关注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艺术家个案,尤其是一些因为时代的原因而被艺术史和艺术市场所忽视的艺术家,以回顾展的方式,深挖他们内在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造诣,确立他们回归到应有的艺术地位。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基本上是从“85新潮”开始贯穿至今,大多数呈现了他们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此外,旨在关注、研究、讨论年轻艺术家工作状态与成果的扶持项目——“蜂巢·生成”至今已推出二十三回展览。“生成”(Becoming)是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重要概念,强调事物的动态生成过程及其流变性质,与静态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存在(Being)相对立,其词语涵义与年轻艺术家特有的创作状态极为接近。该项目长期跟踪、考察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邀请艺术家参与到项目中来。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5)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6)

  “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展览现场

  2017年的“蜂巢?生成”将聚焦海外留学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系列个展,预计将推出七回展。此次举办的“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作为“蜂巢·生成”第二十四回展览即呈现了留学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蒲英玮的作品。此次展览所有的作品与空间陈设都来自于作者自2013年居住在法国后开始的关于异域文化与少数人种的收藏。通过影像、装置、照片、绘画、文本等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这些感性的档案在跨越了种族、国家、宗教、语言、殖民等宏大叙事后,最终降落在作者自传式的个人史写作上。

  2017年初,蜂巢将设立位于华侨城创意园内的深圳分空间。本年度,深圳空间将有八档展览推出,并将呈现与北京空间展览主题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展览内容之间互为补充,梳理一条完整的线索;考虑到本地藏家结构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缘因素,深圳空间展览也将更为国际化。蜂巢深圳空间将于3月19日以“灵晕与气韵”为主题,推出开幕群展。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7)

  嘉宾合影 左起:夏季风、梁铨、宋朋、杨鉴、蒲英玮

  部分参展作品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8)

  梁铨《潇湘八景》30×45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6年

  蜂巢2017展览项目发布暨新展开幕(图9)

  梁铨《天下》159.5×121.4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5-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