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时,何人伴君诗与酒?
机器人正在为参观者演示自动沏茶和泡咖啡。(记者 马松 摄)

3D打印机演示制作一只“招财猫”。

一名参观者体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
这两天,地铁七号线花木路站的客流比平日多了几倍,原来2016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正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吸引了3200多家参展企业和数以万计的新技术爱好者。
源自美国、有49年历史的CES向来被视作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VR(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等热门技术大多从这个展览走向全球。今年是CES第二年在亚洲举办分展,记者发现,与部分打着科技、创新等旗号的展览相比,能够出现在CES上的项目大多是货真价实的技术创新——不是下载一个APP或介绍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实打实的、可以用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这一角度看,CES Asia揭示了技术创新的核心内涵:任何一项技术,只有落地并被应用,才具备真正价值。
“黑科技”新应用触手可及
VR、AR、AI(人工智能)等技术刚露面时,往往被称为“黑科技”——形容它们像魔法一样神奇却不真实。但在CES Asia上,这些“黑科技”变得触手可及,很多是拿来就能用的具体产品。
在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的“SMG 智造,开启智慧生活”展台,戴上VR眼镜进行购物,几乎是每一名参观者能立刻掌握的技巧。比起原先的电视购物,VR眼镜呈现的是一个360°的生活场景,爸爸、妈妈、孩子一家三口的生活需求被各种“新式武器”所满足,包括轻巧便捷的吸尘器、美观多功能的沙发、高科技的家用机器人等。这些新设备怎么用、适合哪些场景,可以逼真地展现在眼镜佩戴者面前。往前看,是妈妈指导孩子将衣物存储在沙发里; 往后看,爸爸正用无线吸尘器打扫餐厅……当然,每个产品的特点、售价也随着佩戴者的目光转换而逐一呈现,让佩戴者仿佛置身一个现实的产品展销厅。
VR购物的技术开发方、东方购物相关工作人员表示,VR刚出现时,外界可能对硬件更感兴趣,但眼下市场的研发重点已从硬件向软件即内容和应用场景转变。对电视购物来说,引入VR不仅能增强用户交互性、改善体验,而且能更全面地展示产品特色。除需要佩戴眼镜的VR购物,东方购物还设计了通过手机APP就能进行全景购物的新模式,不久将发布。
AR、AI等技术的应用也同样如此。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是展会中一场论坛的演讲嘉宾,他发言时,采用AI技术的阿里云机器人小Ai同步记录他的所有讲话,并发布在现场的大屏幕上。虽然小Ai的记录有错误,比如把“非常”记录成“灰常”、“处理”记录成“村里”,但整体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已足够让坐在台下的速记员汗颜。胡晓明也说,Ai的应用绝非实时记录或像Alpha Go那样与人对弈,而是有很多场景。从研发趋势看,是要让人们难以理解的“黑科技”变成触手可及的各种产品和应用。对用户来说,不需要了解技术本身是什么,只要觉得这项技术用得好就行。
线上体验馆强化“消费”
各种硬件是CES Asia的主角,大到无人驾驶汽车,小到自拍杆以及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各种摄影镜头,“智能”是绝大多数参展商给出的标签。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虽然还没有量产,但辅助驾驶及提醒、自动规划出行路线等已经在很多成品车上应用。智能自拍杆和镜头不仅能准确记录各种场景,而且可以实现图片的实时传输、分享……
可是,3200多家参展商带来的智能硬件,每一件都能受市场欢迎吗?京东首席技术官张晨说,虽然3C电子产品销售是京东的强项,但对于哪一项应用“黑科技”的智能硬件能受到市场欢迎,京东也没有发言权。京东一直在与生产商合作,希望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为“黑科技”的落地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技术创新可以提出很诱人的概念,但技术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市场反响上。
CES Asia的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也意识到这点,试图让技术创新与市场接受度紧密结合。从5月初开始,CES Asia的官网上悄然出现CES Asia苏宁易购线上体验馆的横幅。
CES Asia苏宁易购线上体验馆是干什么的?苏宁云商营销总部副总裁顾伟说,其实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选购CES Asia上热门产品的平台。因为CES的线下展区通常针对特定参展商,不向普通消费者开放,也不允许现场交易;但“消费电子”的核心是“消费”,所以此次苏宁与CES主办方合作,把线下展会移师线上,使得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体验“黑科技”,真正实现“消费电子”的落地目标。另一方面,上线网络体验馆,也能为各种消费电子新品把脉。通过线上体验馆的浏览、下单等数据,可以分析出“黑科技”的市场预期。
技术创新得牢记质量第一
“黑科技”的落地和广泛应用受到市场追捧,但也有冷静的参观者提出,技术创新也不能忘了质量第一。对创新者来说,要提防那些已经变成亲民产品的“黑科技”所蕴含的风险。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是本届CES Asia中的重要展项,华为、360、Misfit等国内外生产商都带来各自的可穿戴设备,且功能和设计进一步细化。商务人士可以选择与知名设计品牌合作的时尚产品,其中不乏镶嵌人工宝石乃至天然宝石的产品; 运动人士发现,可穿戴设备在运动追踪、体能分析以及适应不同运动环境的能力又有了新提高;爸爸妈妈们则能利用可穿戴设备对孩子有更好的监护——GPS定位、实时语音通话等。
“有没有想过,可穿戴设备大多采用无线传输,如果黑客攻击可穿戴设备及其后台数据系统,将有怎样的结果?”在展会现场的一场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家长让孩子使用智能手表,是为了安全;但如果智能手表安全不过关,黑客完全可以从后台得到孩子的位置信息乃至通过后台监听孩子。这到底是安全手表,还是危险手表?”他表示,可穿戴设备目前还缺乏相关标准,对此类“黑科技”的开发商和制造商来说,一方面要多考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参照现有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提前为产品上保险。
第三方检测机构TUV莱茵技术监护(深圳)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与开发工程师张炜也表示,“黑科技”前景广阔,但挑战与风险同在。他举例说,TUV莱茵为很多企业做过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检测,发现电池、无线传输和化学物质上的问题最多。其中电池存在没有认证、充电着火等隐患,无线传输则容易被外界干扰或干扰其他设备,化学物质则涉及有害物质引发皮肤过敏乃至危害环境等各种问题。在他看来,“黑科技”的未来竞争不是技术有多炫,而是质量必须过关。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走得更远。